鬧彆扭跟發脾氣其實不一樣!3 個步驟,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口

孩子常常鬧彆扭,讓你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嗎?想要知道如何改善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可以先學習「鬧彆扭」跟「發脾氣」的不同。這兩個行為都是孩子表達沮喪、不滿、挫折等情緒的方式,但它們存在著一些差異:

鬧彆扭發脾氣
情緒強度較輕微較劇烈
可能的目的表達需求發洩情緒
行為表現不說話、不合作、冷漠等大哭大鬧、攻擊等
解決方式識別孩子的需求,引導表達需求安撫孩子的情緒,等恢復平靜再溝通

什麼樣的孩子,可能更常鬧彆扭?

  1. **尚未完全發展語言能力:**還沒辦法清楚描述自己的需求,只能用鬧彆扭的方式吸引注意
  2. **需要安全感的孩子:**對於環境感到不確定時,可能會用鬧彆扭來尋求關注或安全感
  3. **情緒敏感的孩子:**面對挫折或犯錯時容易感到委屈,因此用鬧彆扭來掩飾自己的無助
  4. **缺乏情緒調節能力的孩子:**面臨情緒波動時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只能用鬧彆扭的方式發洩

3 個步驟,幫助鬧彆扭的孩子把情緒說出口

步驟 1:用耐心陪伴孩子,讓孩子願意開口

鬧彆扭的孩子可能會呈現倔強、固執的狀態,就算已經詢問很多次孩子怎麼了,孩子還是不願意開口。這時候孩子心裡可能有很多複雜的情緒,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耐心地陪伴,先不急著要孩子開口,而是表達「可以不說話或是慢慢說,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努力理解你」。

步驟 2:當孩子願意開口,幫助用簡單的句子表達

孩子可能心裡有一個被壓抑的情緒或是沒有被滿足的需求,但不知道怎麼表達,所以只能鬧彆扭。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用「我不喜歡 ____」「我想要 ____」的簡單句子,清楚表達自己心裡的想法。

步驟 3:幫助孩子重新看待問題

讓孩子鬧彆扭的觸發事件是什麼呢?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看看,為什麼這會激發他的情緒?例如,有可能是孩子對自己畫畫時的表現感到失望、挫折。這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換個角度看待事件,例如:「我們有時候可以畫出滿意的作品、有時候也會不喜歡,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還是可以開心畫畫喔!」


我們是 Keedle 籽樂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面對無法解釋的情緒行為,父母越想了解,越是手足無措嗎?

籽樂團隊擁有專業的兒童教育團隊與情緒腦科學專家,將醫療資源、科學檢測與 AI 系統帶到情緒教育中,提供更精準的工具,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照顧好情緒,孩子才能好好學習,跟著籽樂一起給孩子們最合適的引導與陪伴吧!

追蹤籽樂教育:

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