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之間常常吵架?4 個步驟,好好處理手足爭執 手足爭執是很常見的家庭現象,也是很多父母非常頭痛的問題。最常見的原因包含:爭奪玩具或零食、尋求父母的關注、孩子的性格差異或父母的差異化對待等等。但其實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不完全是負面的唷!它也是孩子學習人際互動、解決衝突和理解公平的重要機會。父母適當的引導和介入,也可以幫助孩子在爭執中成長。今天籽樂要分享處理手足爭執的 4 個步驟,一起看看吧!
孩子開始學會頂嘴怎麼辦?面對孩子頂嘴,我們可以做這 3 件事 當孩子第一次開始對父母、老師頂嘴時,許多人可能會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其實頂嘴是孩子發展自主性和表達能力的表現,這個行為通常會在 2-3 歲之間出現,孩子在這個階段慢慢學會用「說不」來獲得控制感;到了 6-8 歲,孩子進一步學會用邏輯和語言來表達自己,他們可能會挑戰父母的指令來爭取更多獨立性。今天籽樂要分享面對學會頂嘴的孩子,我們可以好好回應的 3 種方式。一起看看吧!
帶孩子帶到心好累?從 3 件事,緩解你的育兒倦怠感 育兒過程中,時常覺得自己孤立無援,懷疑自己能不能勝任父母的角色?或是發覺自己沒辦法對孩子投入像以前一樣多的情感或精力?其實「倦怠感」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我們不需要感到愧疚,而是可以好好思考該怎麼調適自己的身心。今天籽樂要分享緩解育兒倦怠感的 3 種方法,如果你最近對育兒生活感到身心俱疲,不妨參考看看喔!
不會跟孩子聊天怎麼辦?想與孩子好好聊天,別忽略這 3 個要點 不會跟孩子聊天,其實是許多父母都有的煩惱喔!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麼,可能是因為對孩子的生活不夠瞭解、忽略了孩子的表達需求,或是不知道該如何延伸話題所導致。有些家長可能也會因為「太擔心自己聊得不好」,而沒有辦法好好跟孩子聊天。今天籽樂要分享與孩子聊天談心的 3 個要點,一起看看吧!
孩子遇到挫折怎麼辦?3 種健康觀念,陪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提到「挫折」,我們往往會聯想到挫敗、失落等負面感受,而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會極力避免孩子遇到挫折。但是其實「挫折」是每位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課題,適當的挫折可以幫助我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心理韌性,與其過度保護孩子,不如教導孩子用健康的觀念來面對挫折。今天籽樂要分享 3 個陪伴孩子面對挫折的健康觀念,一起看看吧!
對孩子失去耐心怎麼辦?從這 4 個地方,找回內心的平靜 成為父母後,發現自己的耐心越來越不夠用?當孩子哭鬧、不合作,或是生活中出現任何小插曲,都能讓你瞬間情緒失控,明明以前可以耐心解決問題,現在卻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感到煩躁。其實這樣的困惑和壓力,很多父母都曾感受過。今天籽樂要跟爸爸媽媽們分享,如何更好地處理「失去耐心」的情緒。一起看看吧!
你聽過「情感安全」嗎?從這 2 件事開始,成為情感安全父母 「情感安全父母 Emotionally Safe Parent」能讓孩子放心表現真實的自我。他們不會刻意避免自己或孩子的負面情緒,也不會過度寵愛孩子。在情感安全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能夠更自信地表達自我,理解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擁有健康的人際關係。
孩子一不開心就大吼大叫?5 個步驟,快速安撫情緒爆發的孩子 你的孩子是否會一不開心就大吼大叫呢?其實情緒爆發的背後,通常藏著未被滿足的需求。3~12 歲的孩子可能還沒發展出成熟的情緒調節能力,因此當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遇到挫折、壓力時,就會用這種直觀的方式來釋放情緒。如果孩子曾經看過類似的行為,也有可能無意間模仿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鬧彆扭跟發脾氣其實不一樣!3 個步驟,幫助孩子把情緒說出口 孩子常常鬧彆扭,讓你總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嗎?想要知道如何改善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可以先學習「鬧彆扭」跟「發脾氣」的不同。這兩個行為都是孩子表達沮喪、不滿、挫折等情緒的方式,但它們存在著一些差異:
孩子不喜歡遵守規則?試試這 3 種改善方式 孩子不喜歡遵守規則,總是故意去做爸媽或老師說不可以做的事?其實孩子不理解規則,可能跟「情緒成熟度」有關喔!情緒成熟的孩子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在遊戲中輸了的孩子,如果能控制不發脾氣,就更能靜下心來遵守規則。這樣的孩子也更能考慮他人的感受,並理解自己的行為可能對群體產生影響。對於不喜歡遵守規則的孩子,今天籽樂要分享 3 種父母們可以試試看的引導方法。一起看看吧!
要怎麼看出孩子是不是壓力太大?4 個方法,一起幫助孩子減壓 許多父母可能都很害怕孩子壓力太大,但是「適度」且「帶有支持性」的壓力,其實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建立韌性(Resilience)。我們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和能力給予孩子適當的挑戰,並提供情感支持和正向鼓勵,幫助他們在克服壓力的過程中成長。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孩子面對的壓力太大或時間太長,就有可能帶來不良的影響。
育兒生活中,夫妻怎麼分工?讓溝通變輕鬆的 6 個步驟 育兒生活中,夫妻之間的分工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分工可以讓彼此有時間休息,避免壓力集中在一人身上,還能讓夫妻各自發揮長處,為孩子提供不同面向的照顧。透過合作的過程,夫妻之間也會更有默契與凝聚力。今天籽樂要分享 6 個溝通步驟,讓夫妻成為彼此的育兒神隊友。一起看看吧!
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緊張?緩解孩子緊張情緒的 5 個小技巧 你的孩子特別容易緊張嗎?孩子容易緊張的原因很多,有的孩子天生就對環境中的變化或壓力源比較敏感,或是自我的要求較高,特別害怕犯錯或被批評。當環境中有較多壓力或衝突,孩子可能也會變得更加警惕。今天的文章要分享緩解孩子緊張情緒的 5 個小技巧,一起看看吧!
總是覺得好忙,沒時間陪孩子?給蠟燭兩頭燒的父母:一起問問自己 3 個問題 你是否也曾經懷疑過自己「太少陪孩子」?在社群媒體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父母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陪伴孩子,而自己似乎沒有像他們那樣「盡責」。其實,我們觀察到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甚至因此感到愧疚或焦慮。這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總是因為小事分心?提升孩子專注力的 4 個簡單小技巧 孩子缺乏專注力的可能原因很多,像是睡眠不足、身處吵雜的環境、過度使用 3C 產品、缺乏鐵質與 Omega-3、習慣用嘴巴呼吸(口呼吸)或是焦慮、壓力等情緒問題導致。當孩子有這些行為時,不一定是「有問題的」,但如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或學習,就建議進一步找專業人士諮詢唷!
到底該不該禁止孩子接觸 3C?3C 育兒的 4 個 Dos & Don’ts 如果是 2 歲以下的孩子,基本上我們建議完全不讓孩子使用 3C,避免影響孩子的發展。但如果是 2-8 歲這個年齡區段的孩子,其實適量、適當的使用科技產品,是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的唷!因此我們不需要完全禁止孩子使用這些產品,而是謹慎選擇內容,並建立清楚的使用規範,確保孩子還是有參與現實生活中的活動。
跟同學搶玩具、玩遊戲被拒絕?8 種句型,教孩子在衝突中冷靜表達情緒 當孩子在與他人的衝突中難以保持冷靜,他們大多時候都不是故意的。這可能是因為孩子負責控制情緒的「大腦前額葉皮質」還在發展;或是過往缺乏情緒調節的經驗,孩子尚未學會如何在激烈的情境下識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處於刺激過多的環境或情境中,也有可能因為壓力過大,一時被情緒淹沒,而無法做出理性的反應。
我該跟孩子道歉嗎?關於道歉,父母該知道的 4 件事 父母做錯事時向孩子道歉是非常重要的。這個行為可以教會孩子承認錯誤的勇氣、如何處理情緒以及修復關係。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理解能力,道歉能讓孩子感覺到被尊重,也能增強親子間的信任,讓孩子感受到家是一個接納和成長的安全空間。
你的孩子是害羞內向型的嗎?試試這 4 件事,讓孩子更敢開口 你的孩子在家庭聚會或學校活動中,會不敢跟其他小朋友說話,甚至在面對陌生人時躲在你身後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性格,而不敢在社交場合開口也是許多孩子都會有的正常反應。然而,在必要的時候開口表達自己、與不同的人交流溝通,仍然是成長過程中需要學習的重要技能。今天的文章分享 4 件家長可以嘗試的事,幫助孩子更勇於開口。
兩個人教養觀念不一樣怎麼辦?4 個方法,讓夫妻溝通更順利 教養孩子是夫妻共同的責任,兩人盡可能保持一致的立場,能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與穩定性。但是每個人成長的環境都不同,而這些經歷會大大影響為人父母後的教養觀念;有時候這些觀念太根深蒂固了,要一時間改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那該怎麼做,才能讓夫妻的溝通更順利呢?
原來可以這樣說故事?這 3 個說故事技巧,教孩子好好表達情緒 想讓孩子學會表達情緒,不一定只有「直接溝通」一種方式。研究指出,透過聽故事,孩子能把自己帶入角色,理解角色的感受,進而反思自己的情緒。就算是語言技巧還不成熟的孩子,也可以透過這個方法更自然地表達內心感受。
這樣做,親師之間合作更順暢!4 個方法打造良好的親師溝通 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與老師們,可能會以為溝通這件事越頻繁越好。但其實根據研究,有效的溝通其實應該專注在溝通的「內容與方式」而不是「頻率」。親師溝通應該要如何進行,對孩子的教育才是有幫助的呢?
孩子還不太會說話? 試試這 4 個方法,表達情緒可以很簡單 面對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的孩子,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們還沒辦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其實在這個階段,父母還是可以運用簡單的表情、動作或是詞彙引導孩子表達自己。實際上該怎麼做呢?今天提供 4 個方法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想跟孩子談心,該怎麼做?從 3 件事開始,讓孩子願意與你談心 每次問孩子今天過得如何,孩子都回答「還不錯、還好」?身為家長或老師,我們可能都會希望孩子敞開心胸,讓我們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但是要讓孩子放心開口,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也想跟孩子談心,跟著我們一起從這 3 件事做起吧!
常聽到大家在討論 SEL?關於 SEL 社交情緒學習,你該知道的 3 件事 近年來社交情緒學習(SEL)越來越受到關注,它不但能幫助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能促進孩子的人際關係和負責任的決策能力。這篇文章將介紹什麼是 SEL、為何它對孩子的發展很重要,以及如何將 SEL 導入教室的日常學習中。一起來看看吧!
籽樂情緒小學堂|原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了呀!面對秩序敏感期,爸媽可以做的 3 件事 就像自然環境有四季更迭的變化與秩序,在嬰幼兒發展歷程,也能找到可循的規律,有時孩子哭鬧,並非是情緒不佳,很有可能是孩子來到了「秩序敏感期」
育兒解惑區|我不是膽小!3種教養思維,給觀察型的孩子多點時間 當看到孩籽面對人群、新事物時,出現怕生、膽小的模樣,大人的善意小手總會忍不住伸出來,想輕輕推動他們踏出舒適圈探索,並告訴他們「沒關係,我在這裡。」但,如果孩子就是不想試呢?
忍不住對孩子大吼怎麼辦?4 個步驟,照顧自己的憤怒情緒 開始帶小孩後,發現自己越來越沒耐心,越來越容易因為小事而感到暴躁嗎?在對孩子發火之後,隨之而來的,常常是強烈的自責和愧疚感 —— 其實你並不是一個人,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強烈的情緒呢?
你的孩子也有上學分離焦慮嗎?面對分離焦慮,我們可以做這4件事 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方式就是哭鬧,有些孩子也會突然出現睡不好、哭醒等狀況,或是尿床、亂發脾氣等退化行為。面對焦慮的孩子,身為父母的我們一定會感到心疼與不知所措。今天籽樂要分享 4 個面對分離焦慮時父母可以做的事,一起看看吧!
大人也會有開學焦慮?緩解父母開學焦慮的 3 個心法 近代心理學家 Dr. Josh Klapow 提出的「開學焦慮症 Back-To-School Anxiety」,指的是在假期後重返校園生活,因為環境轉變而產生的排斥和焦慮的情緒。《赫芬頓郵報》記者 Paige Smith 分享,每到開學季節,許多大人也會莫名跟著焦慮;這可能是因為孩子讓父母回憶起自己過往在校園所受到的壓力和不安。當遇到開學焦慮,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孩子要上小學了,你也在緊張嗎?適應小一生活的 4 大要點 從幼兒園銜接到國小,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轉變。身為父母的我們,難免會擔心孩子能不能適應環境?有沒有辦法照顧好自己?交不交得到朋友?能跟上上課進度嗎?如果你也正為此感到煩惱,一起看看幫助孩子適應新生活的 4 大要點吧!
育兒解惑區|降低教養焦慮,找回美好育兒生活處方 家庭成員教養觀念不一致、育兒生活難以和工作達到平衡、休息時間總感覺不夠用,相信上述的育兒困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吧!但碰到困境時,如果只是上網找答案,有時反而會因為莫衷一是的搜尋結果,感到更困惑,更加深潛伏於心的「#教養焦慮」問題。
育兒解惑區|當隻袋鼠爸爸!培養育兒親密感 傳統社會中,爸爸常扮演權威的角色,隨著社會風氣的改變,愈來愈常看到公園、運動場上爸爸陪玩的場景。有別於媽媽孕育寶寶十個月,及生產後那種自然、強烈的母愛,對於爸爸來說,更需要多點連結及互動來與寶寶培養親密感。
育兒解惑區|好處多多的音樂,但是你放對了嗎? YouTube史上首支點閱破百億的影片,就是席捲全球的洗腦兒歌《Baby Shark》,這種重複性高、有節奏、結構性的歌曲,幾乎沒有孩子不愛。音樂在陪伴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各種好處,不僅能促進認知能力,也能有效舒緩兒童情緒。陪伴孩籽欣賞音樂時,不妨留意以下幾個重點,讓音樂發揮更大的效用唷~
育兒解惑區|成為孩籽的最佳後盾 一起為「超越標籤」而努力吧! 當孩子的動作、語言、生活習慣、情緒或認知,不同於我們的想像時,我們是否很容易就輕易為孩子貼上標籤呢?覺得孩子就是很難帶或是懶惰,甚至當孩子被建議需要做評估時,我們也相當擔心孩子從此就被貼上各種標籤。
情緒小學堂|畫中有「話」,陪伴孩子用畫畫表達自我 比起說話,畫畫更能表達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但這樣寶貴的方式,有時卻因身邊大人的言詞,像是「OO哪是長這樣」而受到限制。如何讓孩子自信地揮灑,同時又一窺他們的內在世界呢?只要把握好這三個原則,有時畫中之「話」,還能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
情緒小學堂|爸爸媽媽的好好生氣 化衝突為愛的存款 教育的道路上,我們關心孩子的健康、情緒,希望以最佳方式來引導並接住他們的情緒,一不小心卻忽略了自己,而成為壓力鍋、氣炸鍋。親愛的爸爸媽媽,當我們向孩子說出「你可以表達生氣,我們等你」時,別忘了,我們的情緒也需要處理。
情緒小學堂|孩籽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 近年來兒童與青少年憂鬱症已成了不容忽視的議題,根據統計,約有2%至5%的兒童和青少年罹患憂鬱症,儘管「憂鬱症是可以儘早介入治癒的」,但由於兒童和青少年的憂鬱症或單純情緒低落,通常較難辨別,身旁的家人與師長,會更難發現孩子原來是生病了。
育兒解惑區|孩子沒耐心看完一本書,該如何是好? 共讀時孩籽常沒耐性看完一本書,就想換下一本嗎? 究竟該像柏拉圖所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堅持讀完一本;或是放飛孩子隨意翻閱呢? 國外研究指出「孩子的專注力時間約是年齡乘以2〜5分鐘」,也就是5歲幼童平均專注時間約17分鐘。無法讀完一本書其實很正常,也可能書的主題沒興趣、被環境中其他事物吸引等等。
情緒小學堂|融入生活的同理心練習 在教育、營養各方面都提升的現代,對比爸媽自己的小時候,有沒有驚覺孩籽一個個都顯得更聰明。特別是當你們爭論時,他們能提出你曾經說過的話來反駁,能舉在學校老師所教的來質疑,更擅長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育兒解惑區|做錯事還嬉皮笑臉的孩子 有哪些隱藏情緒呢? 當爸媽向孩籽指正錯誤行為時,有些孩籽會以嘻皮笑臉、顧左右而言他、動來動去像在玩來回應,原本打算好好談的爸媽,更不知該如何是好,只好板起面孔大聲說: 「我沒有在跟你玩,非要用罵的嗎?」爸媽擔心這種不在意的態度,是不知反省認錯。其實孩子這種行為背後,有些隱藏情緒等待我們去理解。
育兒解惑區|大隻雞晚啼?五大方法增進0-2歲嬰幼兒語言發展 儘管大家都聽過許多歷史名人,像是愛因斯坦、牛頓、王陽明等人,都到了4、5歲才學會說話,但若是過度相信「大雞晚啼」,而錯過孩子語言發展黃金時期,那可就不好囉!布朗尼老師分享了五大方法,幫助孩子增進信心開口說話,並提升使用詞彙的能力!
育兒解惑區|手足之爭怎麼辦? 「媽,你看她啦」、「爸,他都不分享玩具」,家有年紀相近的二寶,吵架跟告狀的場景時常上演。十分鐘前的相親相愛,一下子無影無蹤,即使想讓孩籽們試著自己解決,但場面愈演愈烈……不得不了解狀況時,以下三個關鍵提供給爸媽參考
寶寶手語 | 搭建0-2歲間與爸媽的溝通橋樑 寶寶照顧的挑戰之一,莫過於讀懂寶寶的肢體語言及為何大哭,寶寶翻譯機尚未問世之前,透過嬰兒手語,讓口語期前的寶寶嘗試用大哭以外的方式表達需求,不僅能穩定情緒,也能建立親子之間默契。
籽樂情緒小學堂|幸福心流一同關注正面情緒 可能是顯示的文字是「籽樂情緒小學堂 幸福心流 一同關注正面情緒 keedle 」的圖像 生活中偶爾出現天使光降臨的時刻,孩籽很專注在手邊的事,無論是組積木、畫畫、拆玩具等等,周邊聲音彷佛被隔絕了,叫他好幾次也得不到回應,爸媽別生氣哦!這是孩子進入「心流」幸福又平靜的時刻。
處理情緒行為問題的第一步 當我們要改善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時,首先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情緒與行為特徵,進而知道屬於哪一類情緒行為問題,才能對症下藥。因此,在情緒行為問題的診斷與介入相關的方案中,我們建議需要先分析孩子的情緒行為問題屬於什麼類型,該情緒行為的出現是不是真的明顯比其他同齡者發生的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