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行為問題的診斷與處理

近年大家對正向教養應該都不陌生,當孩子大聲吵鬧,我們不說「不要吵」而是可以用說悄悄話的方式,用氣音跟孩子說「我們來比賽誰比較小聲~」

其實情緒行為問題的處理很類似,我們先找出孩子情緒行為問題表象背後存在的真正原因,再因材施教去介入處理,並多以正向增強,才能事半功倍喔~

通常建議採相似於醫療的「診療法」,先經情緒行為問題的評估與診斷,確定情緒行為問題的關鍵原因,再相應提出適切的處理策略。有關情緒行為問題的診斷與處理,四個基本概念及原則如下:

 1、建立「診斷-治療」過程:情緒行為問題診斷非常重要,看到學生出現行為問題就直接處理,如:愛講話就喊不要講話、打架就拉開等,往往可能事倍功半,因為該生行為若是喜歡引人注意,此一處理效果不大。近年來,強調要了解情緒行為問題表象背後存在的真正原因,找到病因後再去介入處理,方能對症下藥。

 2、「預防」重於「治療」:教師應相當明瞭特殊需求學生的情緒行為特質,如:固執化行為、分心不注意、過動行為等。教師本著預防重於治療的做法,適度調整周遭環境,在特殊需求學生情緒行為問題產生之前,給與轉移、調整協助,消弭特殊需求學生情緒行為問題於無形。

 3、多用正向鼓勵、謹慎使用處罰:近年來朝向正向行為鼓勵、增強與支持方式,來強化處理特殊需求學生行為問題。處罰絕非是體罰,惟處罰常會有負面影響,因而謹慎使用處罰。

 4、處理策略不能「以偏概全」:特殊需求學生情緒行為問題的改變策略,不可以偏概全;不能只用單一策略就管教所有學生,應兼採多種策略進行處理;在不同情境及不同對象下,就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擷取於情緒行為問題診斷處理實作指南 林坤燦,2020

閱讀更多文章